产品搜索
企业资讯
中国现代陶艺创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编辑:Admin  标签:  日期:2014-09-11 17:32:16

        陶瓷经济学的研究与开发缺乏专业人才的疏导。将经济学学科的知识尽快的导入陶艺文化发展轨迹上来,为陶艺市场的正常稳定发展带来一定的规范性与约束力;健全的陶艺市场需要一种文化体制的引导与制约,也从根本上需要市场文化的自主觉醒。目前不仅陶艺市场没有真正的经济人才疏导,同时在院校、企业、展览机构、收藏机构等环节上均缺乏陶瓷经济学科体系的人才机制引导。经济学科的知识纳入陶艺文化,不是一种个体的行为,而是包括工业领域、民间陶瓷产区领域上的真正大陶艺革命时代的开创与建立。礼品陶瓷

        展览机制缺乏应有的机动性。在近十年来国内举办过若干次陶艺展览,从展览形式和内容来看,虽显得单一,但影响其效果的主要原因依然存在于展览机制上。从中可以发现陶艺(或者陶瓷艺术)策展人的缺失一直是困扰着中国传统陶瓷文化推广、现代陶艺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本土独立策展人的国内需求与国外陶艺独立策展人的有效介入是开展国际间的陶艺文化展览交流与学术交流的前提,在展览运做上要从国际化陶艺发展的视角去规范各项活动。独立策展人所推动的艺术应该是带有前卫、探索、实验的性质,而且是尚未受到大众惯常的传统审美思维方式完全理解和支持的社会工作,从而才能从边缘到主流的过程而具有挑战性、实践性和建构性的价值。这样看来,当前与国外著名陶艺策展人的合作就显得非常迫切。强化独立策展人的地位以及陶艺策划活动、展览活动的广泛性。问题存在于多个领域,比如国内传统陶瓷展览馆和收藏的展馆很多,但具有传统陶瓷文化创新性质的策划展览、专门陶瓷主题性质的展览以及收藏的展览策划和活动基本没有。比如国内没有固定的陶艺交流展览场所和专业展览策划机构,没有专职的陶艺策展人和推广陶艺文化公司。目前美国、欧洲、韩国、日本等国均有全世界较有影响的大型陶艺展览与学术交流活动,而中国在十余年的陶艺文化交流与沟通过程中却没有借鉴、开展此类性质的策划展览和学术活动,严重影响了国内现代陶艺的发展速度,也无法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直接与国际陶艺家组织建立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合作机遇。例如以对现代陶艺展览较为关注的广东美术馆来说,从整体陶艺展览策划、推广活动、陶艺文化研讨等方面来看,其活动影响力及其展览效果仍然局限于圈子内部的一种交流和思想碰撞。国际性的交流平台需要更优秀的陶艺家的作品介入,需要更多陶艺理论家的建设性批评意见,需要跨国陶艺组织通过官方或者非官方的机构的协作,开创广泛、多样的陶艺文化交流绿色新通道。

        现代陶艺学术位置的确立需要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对于现代陶艺文化发展的研究尚处于薄弱阶段,对于现代陶艺文化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与局限性。这种重视不是一种简单的协会组织的确立,而是应该在主流整体文化框架体系中的位置确立。不仅在导入西方陶艺文化的研究上缺乏一定的学术针对性,也在国内陶艺文化发展的梳理工作上缺乏应有的战略。加大该学科的建设力度与研究力度,是目前中国现代陶艺发展的重要课题,作为传统陶瓷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家,对待现代陶艺的研究应该多角度、多学科、多形式的大力开展,对于当代生活状态下的陶艺文化发展,应积极倡导、实施新陶艺文化发展理念。

        陶艺评选机制的不健全,导致目前陶艺发展方向的迷失与紊乱。目前全国陶艺评比由于介入展览的资金及其机构的多种原因,策展人的独立性得到诸多的限制,没有独立的学术策展空间,导致展览评选上存在很大的弊病。学术上的展览一定要在学术层面上加大公平力度,特别是对于长期从事该学科的研究者来说,奖项背后可能更多的是代表一种优秀文化的推广,一种学术上的最高标准的规定与规范,一种正确的文化发展导向。奖项的评选缺乏一定的客观依据,缺乏一定的学术导向,直接导致了评委、评选机构、组织结构、协办机构、陶艺家群体的盲目聘选、评选、组织、创作、参展以及懈怠的种种情绪。加之其他协会对于陶艺作品的评比接受,策划缺乏主题的针对性,展览多、作品杂、评选乱使得创作者的积极性与创新性大为降低。陶艺展览逐步沦为一种证书、奖项的认可与堆砌,评选的政治性倾向远远高于学术性。地方陶艺协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将陶艺文化与生活文化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展现陶艺文化在居室设计、环境空间设计中的特殊亲和力与视觉魅力。地方陶艺协会更广泛的开展各种陶艺学术活动,将陶艺文化更具体的介入到生活的各个层面。

        学院派陶艺文化身份的确立,一定意义上推动了陶艺学科的建立与发展,为高等陶艺学科建立了应有的人才培养机制,同时也导致大量高质量的陶艺创作群体过分集中,原有地方陶瓷研究所等机构人员力量的削弱。而地方研究人员的削弱为科研在实际应用领域上的创新与推广带来了无法挽救的损失。地方研究人员与院校研究人员的过分分割,为中国陶艺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过分集中的院校学术研究导致无用学术研究的泛滥。中国大量民间陶瓷产区文化资源优厚、市场前景非常强大,中国的国情更需要陶艺文化切实的介入生活,介入市场,介入工业文化的产业链改革上。

        陶艺(陶瓷)“大师的评选缺乏应有的道德、学术标准,评选机构泛滥。目前,当务之急是重新规范评选机制,还真正陶艺(陶瓷)“大师一个清净的空间。由于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部分组织结构和陶艺工作者开始借这类旗号大做文章,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导致真正的陶艺市场丧失。各类协会大师的评选不仅使陶艺(陶瓷)文化研究丧失了应有的学术地位,也使得陶艺收藏市场风险莫测;目前国内的陶瓷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越来越多样化,各种协会和组织均在大师评选的旗号下变相的获取利润。陶艺(陶瓷)“大师是民间组织对于长期从事陶瓷创作的群体在工艺、学术、威望、德品等方面认同的一种称号。

        陶艺文化逐步高端化、学术化以及纯艺术的创作倾向一定意义上为陶艺更广泛的介入生活制造了观念上的麻烦。鼓励陶艺创作群体对于新材料、新观念、新手段、新工艺、新视角、新形式、新媒介的实践与创造。传统陶瓷文化在当代需要新文化、新生活创作理念的注入。倡导新陶艺的发展理念。

        批评的缺失,导致目前陶艺展览及其各种陶艺活动的寂静。新观念、新思维的形成得不到重视与推广,缺乏竞争机制与斗志。以现代陶艺文化的颠覆性语言特性,形成具有当代文化特征的陶艺语境。只有客观的批评以及规范的批评性机制介入,才能保证整体陶艺学术及其陶艺市场的活跃性。一团和气、平均主义的倾向为陶艺的发展制造了一层层的迷雾。建立应有的陶艺批评理论体系,要求专业的批评家介入各种陶艺展览与活动,全面的整合展览信息、反馈意见以及促成各种配套机制的建立。缺乏批评意识的展览活动,无法刺激陶艺文化的真正成长,也无法在发展过程中总结有益的经验、吸取落后给予的惨痛教训。陶艺批评体系需要快速的介入整个中国陶艺发展的进程之中。批评要敢于引导展览、推动展览、完善展览、规范销售渠道。